在人们的记忆里,似乎只有春兰、夏莲、秋菊、冬梅的美才成了定论,可真正在秋日里最显勃勃生机的,我认为却是那香味醉人的桂花。张九龄在《感遇》中就这样写道:“兰叶春葳蕤,桂华秋皎洁。欣欣此生意,自尔为佳节。”正是这淡雅幽远的桂花香,给金色秋日以轻盈脱俗的一缕香魂。
当你在暗香盈袖时寻觅芳踪,发现的是一片令人心动的绿。走近了才发现,有点点金黄羞涩地藏匿于碧之间,散发着沁人的幽香,你不禁惊讶于它们的伟大——这就是那浓香的源泉吗?
采几枝碧桂,斜插玉瓶,独坐花前,泡一杯香浓的桂花茶,于是,袅袅上升的雾气与充溢四周的桂香交汇在一起,织成一张迷梦的网,仿佛一下跌入仙境。
历来,人们把桂花作为崇高、吉祥、美好的象征,把儿孙称为“桂子兰孙”,把天上的月宫称为“桂宫”,并以“桂魂”喻为月亮。蟾宫里,吴刚在伐树。大概那不是秋天,不然,他怎忍心扼杀那同样孤寂的香魂?蟾宫下,玄宗和玉环还一起品着桂花酒,难怪,总觉得华清池里,还留下一丝悠远的清香。
“桂魄初生秋露微,轻罗已薄未更衣”,脱俗后的魂魄,注定要与凄凉的寒意夹杂在一块儿。“多情自古伤离别,更那堪冷落清秋节”,也许柳永作词的当日没有清风,否则当他沉醉于随风飘逸的摄人心魄的香魂后,怎还会哀叹秋的冷清?
难怪古今文人不会用馥郁幽香的桂花来抒发内心的苦闷与忧愁,因为他们在心旷神怡时,哪还会有凄凉之意?“折桂、”“桂冠”早已成了他们心中的唯一神圣。“揉破黄金万点轻,剪成碧玉叶层层”,重新勃起的雄心壮志刹那间将黑暗照亮,将这神奇的大自然礼物照得一片金黄。
“看云外山河,还老尽,桂花影。”它没有柔肠寸断的花葬,更没有傲霜斗雪的风骨,但它不遗余力,在属于它的时节里,快乐地绽放,尽情地飘香,无私地倾其所有。当橙黄、鹅黄、银白的桂花飘香了旬日、月半之后,便像一顶小小的降落伞,悄然离开枝头,落到青青的草地上,在尖尖的草叶上找到新的居所。你若不经意地看去,极像小草开了一朵朵黄色的小花,而且显得十分繁茂、艳丽,让人赞赏不已,离枝的桂花又得到了第二次辉煌。如果气温相宜,它还会开第二次、第三次……直至“人闲桂花落”,消殒在秋意阑珊之中,鞠躬尽瘁,不留下一丝遗憾。
其实,我们生活又何尝不应这样,在属于自己的时节,干好自己的事,不应留下灰色的一笔,以免铸成一生的遗憾。当你在这个寂寞的季节里,去亲近一下那一缕幽香,也许会发现,你得到的不仅仅是桂香满衣。